南朝陈大体沿用了南朝梁的官制,但第一品之列又增加了地位在丞相之上的相国,以及开府仪同三司、巴陵王、汝阴王后、尚书令和诸郡王。至于北方的北魏、北齐等政权,则与南朝大同小异。北周将官员划分为十八个等级,其中相当于一品的是“正九命”与“九命”。正九命包括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诸王,以及国公、柱国大将军和大将军,而九命则还有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车骑大将军和雍州牧。
隋朝建立后,正一品、从一品得以确定,其中正一品包括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以及诸王、太尉公、司徒公和司空公,从一品包括上柱国、郡王、国公、开国郡公和开国县公。唐朝制度与隋朝类似,正一品除了太师、太傅、太保外还有太尉、司徒、司空和诸王,从一品则添加了太子太师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太保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等。
宋朝官制几经改革,但大体上以诸尚书令、中书令、侍中、太尉、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少师、少傅、少保为正一品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官职全部都是为了表彰而设置的加官,并非常设也没有具体职能。正一品之下,尚书左仆射、尚书右仆射、诸枢密使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太子太师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太保、郡王、国公、光禄大夫等则是从一品。
相比之下,宋朝北方的金国在官制上更加简洁,正一品除了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之外便只有尚书令,而从一品则有左右丞相、平章政事、都元帅和判大宗正事。元朝时官制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改变,正一品只剩下了太师、太傅、太保和右丞相、左丞相,但从一品则增加了知枢密院事、御史大夫、宣政院使、宣徽院使、太常礼院使、将作院使、通政院使、行中书省丞相和行中书省平章。
明朝初年,正一品除了雷打不动的太师、太傅、太保外,还有左右丞相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、升授特进光禄大夫、左右柱国,后来丞相被废。至于从一品,则包括少师、少傅、少保、太子太师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太保、初授荣禄大夫,升授光禄大夫、柱国和平章政事。相比于前朝,明朝官制的最大变化便是取消了丞相。
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,清朝官制相比于明朝又有了巨大变化。首先,正一品官员除了太师、太傅、太保外增加了“三殿三阁”,也就是保和殿、文华殿、武英殿、体仁阁、文渊阁、东阁的大学士,以及领侍卫内大臣和掌銮仪卫事大臣。另外,大学士如果兼任地方总督则也算作正一品。后来,被设置于新疆、内蒙古的伊犁将军、绥远将军也官居正一品。
其次,从一品官员除了前朝就有的少师、少傅、少保、太子太师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太保外增加了协办大学士、各部院尚书、督察院左右都御史,以及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,也就是常说的“九门提督”和内大臣。除此之外,各地总督如果加兵部尚书衔则也算作从一品,而提督、八旗都统和驻防将军也都位居从一品。如此看来,清朝一品官员的数量较之以前可谓有着显著的增加。
综上所述,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可以算作一品的官职各有不同。总体而言,除了基本上一直可以算作正一品的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以及长期位居从一品的太子太师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太保、少师、少傅、少保外,其余官职常常随着朝代更迭而有所兴废。而从数量上看,清朝时一品官职的数量达到顶峰,相应的一品大员数量也就冠绝整个封建时期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